习强调★,从长远来看,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★★,根本上依赖于长江流域高质量的生态环境。湖北省武汉市近年来牢记习殷殷嘱托,一丝不苟贯彻党中央★★、国务院决策部署,坚持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,全面落实河湖长制★,持续打好碧水保卫战★★★,河湖治理成效明显,美丽武汉底色更足★★。2024年★★,武汉市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深入践行习“节水优先、空间均衡、系统治理、两手发力★★”治水思路★,按照全国水利工作会议部署和湖北省委省政府要求,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,持续强化河湖长制★★★,全面深化流域综合治理,着力打造安全河湖、生命河湖★★★、美丽河湖、幸福河湖,加快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,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武汉★★。
抓实责任链条★,不断完善流域治理体系。武汉市坚决扛牢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政治责任,持续健全河湖长制责任体系★,推动各级河湖长有名有实、履职尽责。优化完善以流域河湖长制为抓手的河湖管理保护机制,按照全省一级和二级流域划分★★,加快形成以13个三级流域为单元★★★、5051名市区街村(社区)河湖长领责、各部门协调配合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河湖保护治理格局。深化水岸同治★★,在全市1469名陆域河湖长实现流域管理责任全覆盖的基础上★★,加大陆域巡查管理★、污染治理工作力度,努力管好每条河流、护好每个湖泊。建立健全以武鄂黄黄(武汉、鄂州、黄冈、黄石4个城市)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河湖长制协同工作机制,加速形成共商★★、共治、共享的一体化发展格局。
抓实基础支撑,全面提升流域治理质效。加强科技赋能★,统筹推进流域智能感知、重点工程数字化改造和市区两级数字化平台建设,有效整合、共享已建成的792处水位站、200余处视频信息点、273处积水监测点数据★★,加快建成黄机河数字孪生流域试点项目★,持续完善防洪排涝智慧系统★,提升河湖治理保护信息化水平。强化跨市河湖水环境协同治理,积极推动武汉都市圈城市签订实施跨市断面水质考核生态补偿协议★★。完善日常调度机制★,加快构建提前预警、实时感知★★★、及时处置★、动态响应的信息化流域治理体系。
首页专 题新闻专题2024聚焦全国两会两会建言
纪检监察组监督举报中国水利报社纪检监督举报信箱中央网信办(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)
百湖之市湿地花城、一城秀水半城山是武汉的亮丽名片★★。我们将认真贯彻习生态文明思想★★★,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,共抓大保护、不搞大开发,久久为功推进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的四化同步发展,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★★,奋力谱写新时代治水兴水新篇章★,为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贡献武汉力量★。
抓实综合治理,坚决守住流域安全底线。武汉市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,深入实施《武汉市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》,以流域为单元统筹推进全市河湖治理。持续巩固汉口、汉阳★★★、武昌三大防洪保护圈★★,推进重点区域综合排涝能力达到20年一遇★,守住水安全底线。深化“三湖三河★★★”(南湖★、汤逊湖★、北湖、巡司河、黄孝河★、机场河)★★★、东沙湖等重点流域综合治理,完成剩余51个长江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,守住水环境安全底线个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,推动汉阳六湖★★、大东湖流域等水网协同融合发展,确保重点河湖生态流量(水位)保障率超90%,守住水生态安全底线,全力保障江河安澜★、城市安全★、人民安宁★★★。
抓实项目建设,持续强化流域治理能力。坚持项目牵引,统筹推进重大标志性工程和“小而美”民生项目,加快构建现代化水利基础设施体系。深化“四水共治”★★★,加快基础型★★★、支撑型★★★、网络型水利工程建设,努力提升防洪抗旱保障★★★、污水收集处理、重点河湖生态流量保障和溢流污染控制能力。系统推进湖泊综合治理,谋划实施东沙流域★、大东湖流域等一批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项目★★,加快实施东湖高新区豹澥湖、江夏区环鲁湖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(EOD)试点建设。持续建设国际湿地城市,巩固后官湖★★★、藏龙岛等国家级湿地公园建设成果★,推进沉湖湿地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★★★,高水平建设两江四岸百里长江生态廊道★,加快打造世界滨水生态名城。